垃圾去哪儿了?廊坊固安让“废物”变“能源”
清晨6点,天刚蒙蒙亮,一辆辆垃圾清运车已经穿梭在廊坊固安的街道上。
这些满载着废弃物的车辆,最终驶向同一个目的地——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。
在这里,垃圾不再是令人头疼的“负担”,而是摇身一变成了点亮千家万户的“绿色能源”。
“垃圾山”里藏着发电厂?
走进厂区,最让人震撼的不是高耸的烟囱,而是那座深33米、宽26米、长57米的巨型垃圾储存池。
站在玻璃观景台上往下看,一个巨型机械抓斗正灵活地抓起成吨的垃圾,像一只钢铁巨手,轻松将废弃物送入焚烧炉。
“很多人以为垃圾处理厂一定臭气熏天,但在这儿,你几乎闻不到异味。”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星笑着说。
他指了指头顶的通风系统:“我们采用负压技术,垃圾仓内的空气只进不出,异味根本跑不掉。”
每天1200吨垃圾,如何变成电?
垃圾焚烧发电,听起来简单,背后却是一套精密的技术流程。
“垃圾进厂后,先要在储存池发酵5-7天,沥干水分提高热值。”王星解释道,“然后通过抓斗送入焚烧炉,在850℃以上的高温中充分燃烧。”
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推动汽轮机发电,而剩下的炉渣还能制成环保砖。
数据显示,这家工厂每天处理垃圾1200吨,年发电量高达1.74亿度,足够5万户家庭用上一整年。
从“嫌恶设施”到“绿色课堂”
更让人意外的是,这座垃圾焚烧厂还成了热门打卡地。
今年6月,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,固安恩菲教育基地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绿色低碳教育基地。
“以前附近居民听说要建垃圾厂,第一反应都是反对。”王星回忆道,“现在我们开放参观,让大家亲眼看到垃圾怎么变废为宝,反而成了最有力的环保宣传。”
垃圾处理的未来:减量、无害、资源化
在固安,垃圾处理不再是“眼不见为净”,而是“眼见为实”的绿色革命。
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,更多可回收物被分拣利用,焚烧发电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。
“我们的目标很简单——让每袋垃圾都能物尽其用。”王星指着监控室里跳动的数据说,“你看,这些数字不只是产量,更是我们为蓝天白云做的减法。”
夜幕降临,厂区灯火通明。
那些被丢弃的废品,此刻正在燃烧中释放最后的价值,化作电流涌入城市的万家灯火。
这场关于垃圾的奇幻之旅,正在重新定义“废弃”的意义。
什么是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